在工業化、城鎮化日益加快的歷史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既面臨現代文化沖擊、加速消失的現實威脅,又面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機遇。今年以來,南丹縣以宣傳展示擴大非遺文化影響、申報保護打造非遺文化精品、融合發展鼓足非遺文化后勁為工作抓手,三管齊下,創新非遺保護傳承模式,積極探索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南丹方案”。
宣傳展示擴大非遺文化影響。今年以來,縣非遺中心多次將非遺代表性項目精品節目搬上舞臺及各類展示平臺,取得了較好的影響力和傳播力。組織《苗族豐收舞》先后參加河池市、南丹縣2020年迎新春文藝晚會,《白褲瑤打陀螺》赴南寧參加自治區團拜會,瑤族舞蹈《長桌排排坐》在河池基層群眾文藝匯演登臺。
申報保護打造非遺文化精品。推薦了傳統技藝類非遺代表性項目《白褲瑤陀螺制作技藝》《壯族板獅制作技藝》、民俗類《白褲瑤吹牛角》申報自治區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融合發展鼓足非遺文化后勁。南丹縣組織3個非遺代表性項目赴巴馬縣參加全區非遺購物節活動。“千家瑤寨·萬戶瑤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展示中心目前已完成設計、施工、預算等初步程序,正在與項目主體施工方跟進抓緊進行室內裝飾布展,計劃在年內建成全縣首個集“傳習、體驗、展示、銷售”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非遺保護窗口和“非遺+扶貧+旅游”示范基地。
相關閱讀xiang guan yue du
南丹縣:三舉措優化文化市場環境
南丹縣按照扶貧領域“抓系統、系統抓”工作要求,通過專項整治、執法改革、掃黃打非三措并舉,不斷優化文化市場環境! 詳細】
南丹縣:扶貧產業“一村一特色”
南丹縣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思路,積極探索創新產業扶貧模式,構建多元化的產業扶貧格局,拓寬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門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詳細】
南丹縣:全力提升脫貧攻堅成色
2020年以來,南丹縣脫貧不脫責任、摘帽不摘干勁,始終保持決戰狀態,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補齊短板,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脫貧質量和成色,繪就群眾幸福底色! 詳細】